为了进一步推进《结构化教学》的课题研究,进一步提升老师们的教科研能力,泰顺县苏浙闽名师工作室举行第16次活动。
本活动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安排在5月7日,上午活动在泰顺县育才小学拉开序幕,由夏金玲老师主持。第一节课由董玲玲老师带来一年级的实践探究课《想一想,摆一摆》,通过几颗珠子在计数器上的位置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等活动,董老师把学生的分享与思考形成有结构的完整的百数表。第二节课的叶青文老师则用一根小棒的长短变化研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两个活动化的设计促使学生深度学习,叶老师在学生的学习困难处巧用几何画板辅助教学。两节课后,学员们对两节课进行了讨论和思考。
5月7日下午的活动在泰顺县文祥小学举行,活动由刘佩瑶老师主持。林起俏老师和夏慧敏老师分别分享了相关联的两节计算课四年级的《小数加减法》和五年级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两节课通过“尝试--分享--跟进”的学习路径,结合整数加减法的计算算理和计算法则,对比研究“小数计算减法和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看似不同的课,揭示了计算都是“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运算本质。课后导师苏浙闽对两堂课进行了点评并提出修改建议,要求学员们继续学习“说理课堂”和“生问课堂”在教学中把相关联的知识进行结构化,挖掘知识点和学习方法上的相通之处,沟通其中的内涵,达到真正意义上的结构化教学。
工作室活动的第二个阶段安排在5月11日,到永嘉县瓯北第二小学送教活动,选取了林起俏老师和夏慧敏老师的计算课和导师苏浙闽关于《结构化教学》的讲座。工作室把成功的经验与永嘉县的小学数学教师进行了分享和互动,从瓯北二小的郑烁老师的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到林起俏老师的四年级《小数加减法》,再到夏慧敏老师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三节课都采用了活动化的设计,学生在活动中思考和深度学习,在分享中不断自发提问,把三堂不一样内容的课,用了同样的教学模式,学生理解了算理,掌握了算法,最后都归结为“计数单位相同才能直接相加减”的计算本质。永嘉县小学数学教研员陈娟梅老师和苏浙闽老师对三堂课进行了精彩点评,给老师们提出了教学的修改建议。活动中苏浙闽老师与老师们分享了近两年的思考《结构化设计,促深度学习》。
两天的活动有课例研究、讲座分享、专家引领,还有互动点评,思维的碰撞促进学员们教科研能力的提升,让学员们满载而归,学员们对课堂的教学研究有了深入的思考,对课题和课堂变革的研究更加有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