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推动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落地生根,2025年4月18日,温州市小学数学“绿色耕耘”送培活动(泰顺站)在我校举行。全县小数教师齐聚二小,共研新课堂。
在苏浙闽老师的主持下,精彩纷呈的活动拉开了序幕。
《小数的近似数》
上午第一堂课由李运俊老师执教《小数的近似数》。课堂伊始,李老师以猜身高的趣味活动引入,瞬间点燃了学生的学习热情,课堂氛围由此活跃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李老师大胆创新,将课本中的迁移性结论与方法性结论设计为自学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索,让学生在思考与实践中对知识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为突破 “精确度” 这一教学难点,李老师巧妙借助数轴,通过直观的演示和讲解,将抽象的概念变得通俗易懂,有效帮助学生攻克了学习难关,切实提升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长方形的面积计算》
第二堂课是由林婷如老师带来的《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林老师从由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面积切入,以趣味十足的方式向学生展示 “规则图形的面积就是数面积单位的多少” 这一重要知识。随后,通过组织学生用小方块数长方形面积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直观感受面积单位的概念。在作品展示环节,林老师精心挑选具有代表性的学生作品,带领学生从不同作品中体会方法的由繁入简、思维的由简入繁过程。这一教学过程不仅加深了学生对面积单位的理解,更有效培养了学生的量感和几何直观等核心素养,让学生在实践与思考中收获满满。
专家引领
上午活动的压轴环节中,正高级教师王小莲老师对这两堂课进行了全面且深入的点评。
在点评《小数的近似数》时,王老师从数感和推理意识角度出发,高度肯定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她指出,李老师通过概括性的活动,引导学生掌握四舍五入法求近似数的方法,有效发展了学生策略性求近似数的能力和推理意识,将数感与推理意识的培养在课堂中充分落实。
针对《长方形的面积计算》,王老师从量感和几何直观角度进行点评,并提出了极具启发性的思考问题。对于课堂中 “不摆满小方块” 的环节,王老师强调,这不仅是方法的优化,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让学生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图形摆满的样子;而对于走向二维纬度的教学落实,也值得教师们进一步探索和思考。同时,王老师也充分肯定了这堂课中学生的高参与度,以及教师在落实核心素养方面所做出的努力。
下午,活动在叶晓灵老师的主持下再续精彩。
《分数的意义》
首先是杨阳老师带来的《分数的意义》展示课。课堂初始,杨老师凭借温和且具激励性的语言,迅速营造出轻松活跃的课堂氛围,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课程推进中,杨老师巧妙地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分数知识,以大家熟悉的分数“四分之三”为切入点,顺势引出本节课的核心内容。在讲解过程中,杨老师将抽象的数学概念巧妙地融入生动鲜活的实例里,精心设计了小组讨论、趣味问答等多样化的互动环节,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原本晦涩的数学知识变得通俗易懂,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堂活力与深度兼具的数学课,让大家深刻感受到数学的魅力与乐趣。
讲座引领
紧接着,王约纳老师开展了《绘思成图:小学数学图示表征教学实践与思考》的专题讲座。王老师从体系推进的重要价值出发,深入探讨了学习素材如何进行进阶化梳理、教学策略怎样实现体系化统整,以及学生应用能力该如何实现持续化发展等关键问题。不仅从理论层面详细剖析了图示表征教学在小学数学中的重要意义,还结合大量实际教学案例,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学习材料选用的具体策略、操作留白的设计技巧以及模型图的运用方法。最后,王老师通过展示不同类型的实践成果,让在场教师对图示表征教学有了更为直观、全面的认识,为今后的数学教学提供了全新的思路与方法。
专家点评
随后,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的王炜老师对本次研讨活动进行了专业的指导与总结。王老师紧密结合当今教育教学领域发生的深刻变革,以及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带来的机遇与挑战,指出教育工作者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拓宽教育视野,积极探索创新教学方法,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王老师的讲话高瞻远瞩、内涵丰富,既让教师们清晰认识到教育发展的新趋势,又激励大家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勇于突破,为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活动尾声,特级教师沈正会老师围绕核心素养培育,提出2点指导性建议:一是强化学习感悟,注重思维深度,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二是深化实践教学,通过多样化学科实践活动,促进知识与应用的有机融合,为本次活动画上圆满句号。
此次“绿色耕耘”送培活动为泰顺小学数学教师搭建了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辛勤耕耘莫负春光,潜心钻研终得芬芳,相信在未来的教学中,老师们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不断优化教学方法,深化课堂改革,让学科核心素养在课堂教学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