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研训动态
研训动态
绿色耕耘育师能,城乡共研启新程——泰顺县文综学科素养提升第2次培训暨县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第2次复习研讨活动发表时间:2025-05-23


    为深入探究2025年中考社会・法治学科复习策略,推动教师专业素养,助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519至20日,温州市初中法治・社会“绿色耕耘”送培泰顺活动暨暨2025年泰顺县初中道德与法治·历史与社会学科第2次复习研讨活动在我县北辰学校和罗阳二中圆满举行。徐乃赛、王小芳、项秀平等市名师到泰顺参加送教活动,有生动的示范课演绎、精准的专家评析以及深入的专题讲座等形式,为我县与会教师们带来了一份极具价值的中考复习指导,照亮了我县中考复习的前行之路,也为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征程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

5月19日活动在北辰学校举行,首先展示的是2节以生为本,素养导向新课教学展示。第一节课由北辰学校骨干教师赖丽虹执教《东南亚(第二课时)》。赖老师以“沉浸式互动”为特色,全程深入学生小组,俯身倾听、即时点拨。课堂中,她巧妙运用多媒体技术,将学生的随堂答案实时投屏展示,组织全班围绕“东南亚气候与农业的关系”展开思辨。学生踊跃发言,从地图信息提取到逻辑推演,课堂既有思维碰撞的活力,又展现了扎实的区域认知素养培养。

    第二节课由瓯海区外国语学校教坛新苗徐温力带来《社会生活的变迁》。徐老师以“时光穿梭”为主线,精选改革开放前后的网络片段,串联衣食住行、通信娱乐等生活场景的对比。视频素材生动直观,辅以“家庭档案卡”“老物件故事会”等任务,学生从“被动听”转为“主动讲”,课堂笑声与惊叹声不断。教师层层递进的设问,更引导学生从现象分析走向“变革背后的驱动力”深度思考。

    课后,紧接着是由温州市第十七中学鹿城区教坛新秀蒋莉青老师作《精准努力,靶向突破——道德与法治中考冲刺策略》主题讲座。蒋老师以“让每位学生有事可做、有分可提”为目标,提出三大实操策略:1.分层导引,细化落实:将复习内容划分为基础巩固、能力提升、拓展拔高三类,通过“背诵打卡表”“点对点学情档案”确保学生分层达标;2.借题讲法,聚焦热点:以时政案例和本土素材为载体,示范如何从“审题-链接知识-规范表述”拆解主观题,强调“心中有法(方法)、眼中有图(思维导图)”;3.“解剖麻雀”式讲评:精选典型错题,带领学生逐句分析命题意图,归纳同类题破题规律。讲座内容“干货”满满,与会教师频频记录,称其“为最后冲刺提供了清晰行动地图”。

 活动尾声,县教师发展中心研训员吴德胡作优化学评教一致性,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的总结讲话。他高度肯定两位开课教师“以情境激活课堂、以任务驱动思维”的教学设计,逻辑建构清晰,课堂学习实践力强,问题设计及分析讲解较准确,同时又提出了加强时政热点素材情境引入,更精准设计问题等建议。并简要分析了我县二模考试情况,提出冲刺备考阶段既要全员抓基础,更要促进个体新提升的学评教一致性的复习策略。

 

5月20日上午,活动在罗阳二中拉开帷幕。实验中学钟晓津老师首先执教《党在选择中成长》,围绕“为什么选择了马克思主义?为什么选择农村包围城市?为什么选择联合?”这一问题链,对“中国共产党在近代中国救亡图存的道路探索中,如何通过实践与反思,逐步确立并坚持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正确革命道路?”这一核心问题进行论证教学,引导学生理解 中国共产党通过“选择—实践—反思—再选择”的螺旋上升过程,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帮助学生建立"实践是检验真理唯一标准"的唯物史观,培育学生对“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一价值认同。参培教师纷纷表示,这种"大概念统领+抉择情境重构"的复习模式,使考点记忆升华为精神滋养,为中考备考注入红色动能。

 

随后,温州市教育教学研究院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温州市名师王小芳老师带来了一节精彩的专题复习课《条理道理真理——基于“三理”的主观题应答策略》,充分彰显出王老师鲜明的教学特色与深厚的教育智慧。教学紧密贴合学生学情,课堂上巧妙运用“三理”策略,引导学生从“条理、道理、真理”三个维度,由浅及深,指导学生解决主观题应答中的痛点、难点问题,精准定位答题逻辑与知识运用的契合点。王老师的教学充分彰显“以生为本”、“注重基础、强调实践、突出思维”的复习设计理念,将核心素养培育贯穿始终,通过“现象—观点”论证模型训练,引导学生将教材知识与社会热点有机结合,培养论证表达的严谨性与精准性,帮助学生突破主观题答题的困境,提升应答的规范性与逻辑性,为学生中考主观题突破筑牢根基,助力学生在中考道德与法治科目中实现素养与分数的双重提升,充分体现“双减”背景下作业设计的减负增效与课堂提质的有机结合,赢得与会教师的高度评价。

    在专题报告环节,王小芳老师作《考前三问》的讲座。王老师围绕道德与法治学科中考复习展开,重点探讨核心知识的背诵与理解、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科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连接。通过分析不同题型的难点和素养导向的要求,提出了“记背”应讲求层次与效率,凸显政治认同、法治观念,要强化大概念意识,并强调教师应引导学生构建知识体系,培养辩证思维和综合应用能力,强化核心知识理解,加强专业概念、重要理论的理解。在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方面,王老师主张在教学中要打通知识与生活的连接,教会学生讲碎片的知识有逻辑的表达,引导学生回归常识,培养思维链条。讲座中,王老师给出了中考最后阶段复习指导三点建议,一是要“条”“块”清晰,二是要专业思考与经验积累并,三是要坚守复习指导基本理念,专业是基础,试题整理是手段,基于学情的教学是关键。王老师带来的讲座为泰顺县道德与法治学科的中考复习提供了专业指导,助力教师们在中考冲刺阶段明晰了备考方向。

接着,瑞安安阳实验中学正高级教师项秀平老师作《临门一脚的智慧——基于学情的最后冲刺阶段复习策略》的讲座。项老师深入钻研2024年浙江省历史与社会、道德与法治中考卷,精准剖析其命题特征,凭借专业眼光,为师生们拨开中考复习的迷雾。她高屋建瓴地指出,中考复习需秉持 “大处着眼,整体把握;小处着手,精准突破” 的策略,在冲刺阶段,项老师着重强调教师要深入研究课程标准,精准锚定课程内容与学业质量标准,唯有如此,才能从宏观层面把控复习的方位与关键着力点,避免复习的盲目与无序。聚焦地理学科复习,项老师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策略。教师应注重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巧妙地将知识与生活情境相融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图片素材这一宝藏,尤其是读等高线地形图,要熟练掌握其判读规律,深入探究各要素之间的内在关联,由此构建起地理知识的完整体系。历史学科的复习,同样蕴含着项老师的智慧结晶。他倡导教师充分利用教材资源,深入挖掘教材中的图文资料,引领学生回归教材这一知识源头。从文明史的宏大视角出发,以政治文明、经济文明、文化科技为线索,对史实进行系统梳理,将其精准归类至对应的知识框架之中。以时间为轴线,或借助列表的形式,清晰梳理各个时代的特征,注重区分不同时代的差异与联系,使学生对历史发展脉络了然于胸。项秀平老师的讲座,以专业视角为依托,将中考复习的策略精准剖析,为师生们呈现了一场知识与智慧的盛宴。

活动最后,温州市教师教育院研训员、温州市名师徐乃赛老师做基于课堂教学的高效复习策略主题式总结发言。他强调,初三复习阶段需注重复习方法的指导,在理解内容中见方法,在习题中讲方法;需明晰复习思路,考什么要锚定课标、教材和复习导引,学什么要锚定基础知识、核心知识、高频考点,教什么要锚定怎样帮助学生从“不会”到“会”,进行的教学设计。

这次"绿色耕耘"送培活动,不仅为泰顺县的初中社会・法治教师送来了中考备考的"指南针",更是温州市教育系统推动城乡教育资源共享、师资共进的生动实践。当名师的智慧在山城开枝散叶,当前沿的教育理念在课堂落地生根,我们看到的不仅是山区教育质量的提升,更是城乡教育差距逐步弥合的坚实步伐。 

                                                                                                      

                                                                                                      (供稿:北辰学校、罗阳二中)